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诊断检查 > 推拿与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 >
推拿与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
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产生的单侧或双侧上肢的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本病较多见,各种有针对性的非手术疗法均有明显的疗效,其中尤以头颈持续(或间断)牵引、按摩、热疗以及适当的运动等,预后大多较好。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该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法、牵引、针灸、药物等。其中推拿治疗最后常用,而且效果明显。近几年体外冲击波疗法在骨科领域适应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临床上主要被用于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中。但是对于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报道还没有,本次收集资料笔者推拿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资料选取:选取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7.6岁,病程6-10个月,L3-L4椎间盘突出12例,L3—L4椎间盘突出28例,L4一L5椎间盘突出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推拿组和冲击波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多数为缓慢发病,若有颈部受凉或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一致,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病例排除标准颈椎病属其他类型者或者存在肩周炎等其他疾病者;颈椎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情况者;合并有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患者;严重心脏病、年老体弱、全身情况很差者;装有心脏起搏器者;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颈肩部局部皮肤破溃或感染者一。
治疗方法:推拿组推拿组:给予推拿疗法治疗。治疗原则:舒筋通络,理筋活血。自颈而肩,用力由轻到重。具体操作:拿双侧风池、颈椎夹脊穴、肩井;按揉风池、肩中俞、肩井、天宗及压痛点,以酸胀为度;一指禅推项背部及肩背部,肌肉痉挛明显使用屈指推法治疗;攘项背部;指拨颈椎棘突旁压痛点,同时配合患侧上肢相应部位的手指点穴治疗。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d,休息2d,共治疗2周。
冲击波治疗组:给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冲击波采用20mm治疗探头,在患侧取冈上肌区域、菱形肌、肩胛间区、大圆肌、小圆肌、三角肌止点、肱二头肌肌腱等激痛点处进行治疗,每个部位不超过次,总次数不超过次,频率15Hz,每周治疗3次,能流密度0.06—0.28mJ·mmJ。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测评估,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差异。
讨论:推拿手法可扩张毛细血管,使局部血流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加上施术时治疗师手部的温热感,让患者感觉舒适、放松。按揉、拿法等作用于颈部风池穴、夹脊穴、双侧肩井穴、天宗穴等穴位、能够疏通颈部经络,行气活血,理筋复脉。颈椎推拿治疗后伸肌群运动神经元募集数量的增加和运动单位放电频率的增加,能改善颈伸肌群疲劳状态。
发散式冲击波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在骨科及疼痛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各种肌肉、肌腱疼痛性疾病、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已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有学者已将经络穴位理论应用于发散式冲击波疗法中取得满意疗效。冲击波独有的空化效应可改善红细胞的氧合功能,加速局部微循环,有效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有利于软组织间松解,改善软组织粘连。类似于推拿的叩击法,对相应的经筋皮部等经络系统产生治疗作用,从而有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率高,推拿和冲击波治疗效果肯定。对于冲击波治疗进一步加强临床及机理的实验研究,对于推拿治疗在治疗部位、治疗手法标准化等方面也应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刘娜,孙银娣,王渊,等.《推拿与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35(9):-.
图文编辑:朱腾飞
国际冲击波医学学会第22届年会将于年5月23—26日在中国北京举办,年国际冲击波医学年会,将邀请全世界顶尖的专家,通过大会发言、专题讨论、壁报交流、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对冲击波医学的应用、发展、最新进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届时必将给世界带来一场内容充实的学术盛宴。同时让世界见证中国冲击波医学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呈现丰富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