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患病病因 > 警惕30岁后,肌肉正悄悄的溜走 >
警惕30岁后,肌肉正悄悄的溜走
无论什么事,我们总能注意到动静儿大的,而忽视悄悄变化的。
可是,狠人,从来话不多。
就像公共卫生领域越来越被热议的「肌肉衰减症」,露出獠牙时总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
是时候早点认识它了。
什么是「肌肉衰减症」
我们活着容易,但肉体和灵魂都要健在,才算是有质量的活着。
如果说老年痴呆症像是被偷走了灵魂,那么肌肉衰减症,就像是被偷走了肉体。
我们的身体由骨骼支撑,各种动作由神经支配、肌肉完成。
「肌肉衰减症」是一种以肌肉含量减少、肌肉力量衰退以及身体活动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常导致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肌骨系统疾病。
肌肉衰减症是逐步进展的、是全身性的。
患肌肉衰减症的老人会逐渐失去自主生活能力,直到想要拿个水杯却举不起胳膊,想迈上台阶却抬不起腿。
以往,老人跌倒、骨折常归因于骨质疏松,但肌肉衰减症也在暗中作祟,同是高危因素。
甚至,有更多的研究证明,肌肉衰减还会作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合并症,加速恶化病情。
是谁「偷」走了肌肉
首先,是自然衰老让身体逐渐丢失了肌肉。
人类大约在30岁之后,便会以每年1-2%的速度逐渐丢失肌肉,60岁之后会加快丢失。而当我们肌肉减少超过30%,就会影响拿东西和走路了。
除了自然衰老,肌肉衰减症的产生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伤病卧床、癌症、营养不良。
提到营养不良,年轻人也得要注意。经常节食减肥、总热量摄入不足的人,就很容易营养不良,容易丢失肌肉。
如果因为节食减肥而丢失肌肉,但肌肉力量还是健康的,通过合理饮食和锻炼,肌肉含量还可以提升。
趁年轻,多储存点肌肉吧,就像累积财富一样,这样到了老年才不至于捉襟见肘。
肌肉衰减要从肌肉含量、肌肉力量、肌肉活动能力等几个维度来评估。而肌肉力量维度导致老年人丧失独立自理能力的风险,比肌肉含量维度更高。
所以,研究认为,肌肉力量维度是肌肉衰减症诊断的关键切入点。
欧洲老年人肌肉衰减症工作组(EWGSOP)共识
推荐的肌肉衰减症诊断流程
从这张诊断流程图上可以看出,肌肉衰减症也是有程度划分的。
虽然年轻人不用过分焦虑,但一定需要足够重视。
如果你年轻时肌肉含量就不足,老年后当然比别人更容易患肌肉衰减症。
如何阻止肌肉衰减?
有了外伤或疾病所导致的肌肉衰减,需要联合治疗,难度比较大。但日常生活中,抗衰老、预防营养不良,都可以起到很关键的预防作用,难度并不大,我们立即马上就该做。
按照《肌肉衰减症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里的建议,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