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回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疾病诊断

参照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回医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禀性衰败,四性失调,水象过旺,黑质偏胜(寒湿痹阻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禀性衰败、四性失调、土象过旺、白液偏胜(痰瘀阻络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3)禀性衰败,四性失调,肝经偏干,白液质(肝肾不足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力,或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吃力,头晕,耳鸣,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4)禀性衰败,四性失调,湿际过,白液质(气血亏虚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回医辨证治疗

(1)禀性衰败,四性失调,水象过旺,黑质偏胜(寒湿痹阻证):

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

制川乌9g制附片9g麻黄10g细辛3g桂枝10g干姜6g

葛根15g川芎10g羌活12g(2)禀性衰败、四性失调、土象过旺、白液偏胜(痰瘀阻络证):

治以健脾祛痰、活血通络、疏经止痛。方用: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20g木瓜12g杏仁10g白蔻仁6g麻黄4g陈皮12g

苍术10g(3)禀性衰败,四性失调,肝经偏干,白液质(肝肾不足证):

治以健脾益肾,温肾壮元。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2g桑寄生12g秦艽12g防风10g细辛3g

当归10g川牛膝12g茯苓12g

(4)禀性衰败,四性失调,湿际过,白液质(气血亏虚证):

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5g葛根15g鸡血藤20g甘草6g

(二)针灸治疗:(1)针刺选穴:我们根据颈椎病病因“寒、痰、虚、瘀”,而分为“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四型。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为主,并配合辩证结果而施以相应穴位。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及疼痛放射走向取穴,各型颈椎病均应选取颈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及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并配合取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合谷、后溪为主穴。气血亏虚者加足三里、脾俞温针;肝肾不足者加肾俞、阳陵泉;寒瘀较盛者加大椎刺络放血、熨烫疗法。

(2)针刺方法:针具选用¢0.40mm无菌一次性毫针。针刺颈项部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时针尖指向病所,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肩部和上肢腧穴时进针后以得气感向手部放射为佳。并配合电针密波刺激,以增强和维持针感,留针15-20分钟。当患者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疼痛表现为冷痛或酸痛为主时,在疼痛程度较强的部位加以温针灸,并留针15-20分钟。

(三)回医特色技法治疗:

1、拔法:

拔法是回族民间常用陶器火罐,用纸点燃,投入其中,主治头痛、胃痛、腰痛、背痛等,也有结合放血疗法,在针刺后,选用大号玻璃罐,在颈项及肩背部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连线采用排罐法拔罐,留罐5-10分钟。2、回医火针疗法:

操作方法:①选用22-28号不锈钢针,针柄用布包裹,以不导热为宜。施术时,在患部及其周围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后用2%-10%普鲁卡因(可混入0.2%的盐酸肾上腺素以防出血)作浸润麻醉,约2分后,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固定患部,右手持针。迅速刺入患部或其周围,然后立即将针拔出。 ②针刺的深度,视溃疡种类和病变深浅而定。每次针数的多少,根据病变局部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1-3针。③针刺间隔,1-2周针1次为宜。

3、回医捏法:

概念: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捏脊疗法手法简易,操作方便,疗效明显。此法从明代后期起广泛流传于民间,最初主要在治疗小儿疳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疗效突出,故捏脊法又有“捏积”之称。但由此也使很多人误认为,捏脊疗法仅适用于小儿。实则不然,现代临床研究已证实,捏脊可以止痛、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疲劳。具体操作方法是:把两只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成半握拳的姿势,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在上,食指在下,这样用拇指和食指从脊椎骨下面的尾骨部位开始,把皮肤捏起来,右手食指紧紧顶住左手食指,沿着脊椎骨从下往上随捏、随拿、随推、随放,一直到颈部为止。这样捏3~5遍算一次。捏完一次以后,两手拇指还可在腰部对着肚脐部位的两旁按揉3~5次。

4、回医香药熨烫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熨烫肩背部疼痛部位,1日1次,1次30分钟。

(三)回医香药熏洗治疗:

曼陀罗30g,花椒15g,艾叶30g,红花15g,白芷15g,川乌10g,草乌10g,水煎熏洗患部,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四)回医手法治疗:

在完成针灸治疗后进行。1、拿揉法医者站于患者身后或患侧,用双手或单手拿揉患者颈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背部及患肢肌肉,力量适度,从上至下做2-3遍。2、滚推法用手背及小鱼际部位,通过作腕关节内外旋动作,边滚边用力推向前。也可以右(左)手半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的指关节,掌指关节为着力点,手腕作屈伸运动,沿颈项部、肩背部及患肢后侧、外侧、内侧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往返滚推3-5遍。操作时要有节奏感、渗透感,频率不宜太快。用此法之目的在于进一步松弛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肌肉,使疼痛得到缓解。3、点按法分十指点按、单指点按、叠指点按。十指点按适用于头部,其手法是医者用两手五指指端分别置于患者头部的两侧,其中拇指点按风池穴,其余四指点按头两侧胆经腧穴,每次点按10-20秒左右,反复2-3遍,在点按时力量适中,要尽量追求渗透感,并配合震颤法;单指点按是指用拇指指腹桡侧在颈肩部及上肢的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上在点按的同时并左右拨动数次,力量由轻到重;叠指点按是用食中指重叠点按风府、大椎、肩井、肩髃、缺盆、天宗、曲池、手三里、内关、中渚、合谷等有关穴位,每穴点压10-20秒钟。在点压过程中可适当运用震颤法。要求用力均匀、深透力强,在点压每一点结束时,适当用力弹拨肌肉、肌腱。(五)心理疏导疗法颈椎病易导致心理疾病,互为因果。通过临床对颈椎病患者心理调节,发现均存在轻重不同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在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中十分适用。例如中医的哲理疗法、情绪相胜疗法、语言开导疗法等等。这些疗法是通过对人体的感觉刺激调节人的情绪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心理疏导必须做好信息的收集,培养医患之间的情感,医者应加强语言艺术修养,注意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其目的是让患者产生坚强的自信心,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心理疏导不仅是医护人员的事,而且也是病人家属中所有成员的事。

(六)预防与体疗

对于颈椎病应重在预防。注意平时正确的作息姿势及睡姿的合理性,纠正不良的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应加强颈项部及上肢的功能锻炼。并注意平时的保暖,切忌勿贪凉喜冷,这是颈椎病的诱因之一。

体疗方法:此法始终贯穿于治疗、康复、预防复发的全过程。可根据病情、体质、年龄选择以下体疗法,要循序渐进。1.颈部操可在工作休息期间作,方法是患者坐于椅上,挺直腰背,两眼平视,呼吸调匀,全身放松。①低头动作,要求头慢慢低下,尽量使下颌贴向胸部,保持10-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②仰头动作,要求头慢慢向上仰望天空,保持10-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③头左右偏,要求头慢慢左偏将左耳向左肩贴近,保持10-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再向右作一次同样动作;④头左右旋,要求头部慢慢向左旋,尽量从左肩上方向后看,保持10-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再向右作一次同样动作。完成以上4式为一遍,休息30秒钟后做第二遍,可以重复5-10遍。

2.自我按摩①按摩百会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②对按头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微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30次。③按揉风池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④拿捏颈肌: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遍。⑤按揉缺盆:以左(右)手四指置于对侧耳下翳风穴处,沿胸锁乳突肌方向,揉按到缺盆穴10-20次,注意动作不宜太快和过重,两侧交替进行。⑥按压肩井: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穴,然后由轻到重10-20次,两侧交替进行。⑦斜摩大椎:用左(右)手四指并拢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复斜摩大椎各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两侧交替进行。⑧对按内、外关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穴,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⑨掐揉合谷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右(左)手合谷穴,其余四指放在手背上,拇指用力掐揉合谷穴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⑩梳摩头顶双手五指微曲分别放在头顶两侧,稍加压力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作20-30次。做完以上10种方法为一次,每天早晚或工作休息期间做,一般一日二次。

三、护理

1、加强生活护理: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俯卧位不可取,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2、心理护理: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病程长,反复难愈,如对本病认识不够,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故安排床位时,一般避开门窗,防止风寒,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怡情悦志,安心养病。

3、饮食护理: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身体虚弱,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少饮酒,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4、回医特色护理:

①回医水疗:回族水疗法是结合回族沐浴而发展起来的特色疗法,一般用汤瓶或吊罐盛满一定温度的水或药物洗浴人体患病部位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按伊斯兰教法规定,在做大、小净时,除按顺序洗涤每个器官外,举意要想到“省察己躬,罚赎过错,节欲检行,止恶扬善”,“不起妄念,举止口佳,敬语默惟恭”,做到自我反省。这样不但卫生健康,也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对失眠、头痛、手足麻木、风湿病、中风病等有良好的效果。一日一次。

②回医香疗法:用特制香药艾条,熏灸风池穴、三阴交等穴位,每日1次。也可用香药精油点香薰灯,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③回医香药熨烫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熨烫偏瘫肢体,1日1次,1次30分钟。

④回医筋骨痛消液:

药物组成:生乳香g、续断g、桃仁g、天葵子g、大黄g、杏仁g、山楂g、红花g、血竭g、冰片50g、薄荷g。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中风后肢体疼痛等。

剂型:酊剂。

用法:用筋骨痛消液浸透约12X15大小10层厚绵纸,敷于患处,外用塑料薄膜包裹,TDP灯烤局部加热,以温热感为宜。一日一次,每次20分钟,十次为一疗程。









































北京专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mh.com/wadzz/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