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诊断检查 >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这样治疗 >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这样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总称。
在其病因中,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椎间盘突出,相邻椎体后缘及外侧缘的骨刺形成,小关节及钩椎关节的增生肥大,黄韧带的增厚及向椎管内形成褶皱,这些病理性因素与椎间盘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均可对颈神经根形成压迫,进而产生临床症状。
大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轻微,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但仍有为数众多的患者需要经过外科手术干预后症状才得以缓解。
目前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前路手术治疗术式主要包括: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椎间盘置换术(CDR),ACDF作为一种被国内外广泛接受的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颈前路经典术式,它能够直接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突出椎间盘及骨赘的压迫,疗效确切,并且通过椎间植骨骨性融合维持正常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恢复颈椎的稳定性。
ACDF从最初的取髂骨块植骨融合发展到后来的Cage融合器,一个匹配的Cage能撑开椎间隙,维持椎体高度,但远期同样存在位移、沉降、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前路钛板联合Cage系统应运而生。但由于钛板放置于颈椎前缘,增加了对椎前软组织的刺激,引起诸如颈前异物感、吞咽不适或困难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手术暴露范围大、时间长增加了感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后期还存在钛板或螺钉松动或者断裂的可能。
为了进一步降低颈前路手术相关并发症,年一种新型的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研制成功,并且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由PEEK椎间融合器、钛合金固定板、锁定螺钉组成,其一体化设计符合椎间盘前高后低的生理解剖特点,而且置入后完全容纳于相应椎间隙中,不突出于椎体前缘,减少了对椎前软组织的刺激,降低了术后异物感、吞咽困难、异位骨化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应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控制血压、血糖平稳,及时戒烟,及时控制处理合并症,同时应尽量放松心情。对于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完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片、颈椎CT、MRI检查,抗生素于术前30分钟静滴预防感染。
手术步骤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头置于正中位,软枕垫于双肩下,头颈向后仰伸处于自然状态,将一沙袋放置于颈后部,软头圈垫于后枕部,并且将两个小沙袋放于头部两侧,固定头部防止术中发生旋转。
C形臂透视定位后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颈前外侧长约5cm横切口,分别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联合筋膜,辨别颈血管神经鞘和颈内脏鞘,由鞘间隙分离直达目标椎体前方,在两侧颈长肌之间的中线上,纵行切开椎前筋膜,用骨膜剥离器将筋膜向两侧推离,即可显露椎体及椎间盘。椎间盘呈白色,略高于椎体前缘平面。椎体部呈灰色,略凹陷于椎间盘。取一无尖的注射针头,插入显露的椎间盘内,摄颈椎侧位片,确认目标椎体无误后,攻入定位针,安装撑开器,适当撑开手术节段椎间隙,用刮匙和枪式咬骨钳清除间盘组织、软骨终板,后纵韧带及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暴露硬脊膜,神经剥离子伸入探查椎体后缘是否彻底减压后,用枪钳在椎体前缘骨赘处取骨,留作植骨粒。
Zero-P融合器:专用试模测量椎间隙大小,选用合适大小的融合器,将减压过程中的自体骨、混合异体骨或骨诱导填充于融合器内并压紧。使用配套装置导向器将融合器引导植入椎间隙内,术中C臂机透视确认,位置满意后,分别在4个螺钉孔道内钻孔,测深后拧入长度合适的自攻螺钉,再次进行C臂机透视,位置满意后,锁紧螺钉。其中外侧两枚螺钉指向头侧,中间两枚螺钉指向体侧。
Zero-p融合器
手术示意图
ACDF术(置入Zero-P内固定系统)
患者,男,51岁,神经根型颈椎病,行ACDF术(置入Zero-P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中A、B为术前颈椎正侧位片;C、D为术前颈椎MRI和CT,可见C6-7椎间盘明显向左侧突出,压迫神经根;E、F为术后末次随访(2月)颈椎正侧位,可见Zero-P固定良好。
Cage钛板:专用试模确定融合器的大小及尺寸,将减压过程中的自体骨、混合异体骨或骨诱导填充于椎间融合器内,使用引导装置将融合器置入椎间隙,术中C臂机进行透视确认,位置满意后,根据颈椎大小选用合适的颈前路钛板,分别在上下方螺钉孔道中钻孔拧入长度合适的自攻螺钉,再次透视位置合适满意后锁紧螺钉。内固定植入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止血,确认无活动性出血、无异物存留,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皮肤进行皮内美容缝合。
ACDF术(置入钛板Cage)
患者,女,49岁,神经根型颈椎病,行ACDF术(置入钛板Cage)治疗。其中A、B为术前颈椎正侧位片;C、D为术前颈椎MRI和CT,可见C5-6椎间盘明显向右侧突出,压迫神经根;E、F为术后末次随访(3月)颈椎正侧位,可见钛板Cage固定良好,手术节段已基本融合。
参考文献
1.孙建峰,丁晓虹,段俊峰,龙层花.颈椎病的分型与诊断[J].颈腰痛杂志.,12(02)
:-
2.LeeMJ,BazazR,FureyCG,etal.InfluenceofanteriorcervicalplatedesignonDysphagia:a2-yearprospectivelongitudinalfollow-upstudy[J].JSpinalDisordTech,,18(5):-.
3.KangSH,KimDK,SeoKM,etal.Multi-levelspinalfusionandpostoperativeprevertebralthicknessincreasetheriskofdysphagiaafteranteriorcervicalspinesurgery[J].JClinNeurosc,,18(10):-.
4.焦文仓,任先军.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3(01):14-18.
5.章庆峻,茹江英,姜景辉,等.颈前路单间隙Zero-P与Cage钛板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3(1):31-34.
6.徐侃,邱斌松,陈正形,陈其昕,陈维善,吴琼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及预防[J].中华骨科杂志.(09):-
7.汪智文,姜为民,张宗余,等.椎间桥形固定颈部融合器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6):-.
8.陈博来,林涌鹏,赵帅,等.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1):-.
欢迎转发,让更多人的人了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视频或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或参考文献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