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核磁报告单上写着硬膜囊受压是脊髓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

许多颈椎病患者在拿到颈椎核磁共振报告后,可能对其中的专业术语感到困惑,例如“硬膜囊受压”、“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

这些术语的出现往往让患者对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产生疑问和担忧。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解读颈椎核磁共振报告中的常见术语——“硬膜囊受压”。我们将解释这一术语的含义、它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以及这种情况是否需要治疗。

硬膜囊和脊髓、神经根是什么关系?

要了解硬膜囊受压的意义,我们首先要知道硬膜囊和脊髓、神经根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脊柱由33个椎骨组成,椎骨之间有椎间盘连接,椎骨和椎间盘形成了一个中空的管道,这个管道就叫做椎管。

椎管里面有一根粗细不一的绳状结构,这就是我们的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大脑和身体各部位的信息传递的通道,也是控制身体运动和感觉的中枢。

脊髓并非直接暴露于椎管内,而是由三层膜保护,分别为软膜、蛛网膜和硬膜。

硬膜是最外层的一层,它是一种坚韧的结缔组织,它的作用是保护脊髓,防止脊髓受到外界的损伤。

硬膜和脊髓一起构成了一个类似于气球的结构,这个结构就叫做硬膜囊。

硬膜囊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椎管的变化而变化。通常,硬膜囊的直径比椎管略小,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保护脊髓。

在脊髓的两侧,有一些细长的线状结构,这些就是我们的神经根。神经根是脊髓的延伸,它们是连接脊髓和身体各部位的神经,负责传递运动和感觉的信号。

神经根从脊髓的两侧分出,然后穿过椎骨之间的孔洞,这个孔洞就叫做椎间孔。椎间孔是神经根的出口,也是神经根最容易受到压迫的地方。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硬膜囊和脊髓、神经根是密切相关的,它们都位于椎管内,受到椎骨、椎间盘、韧带等结构的包围和支撑。

如果这些结构发生了异常,比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松弛等,就可能导致椎管或椎间孔变窄,从而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

硬膜囊受压表示脊髓、神经根受压了吗?

硬膜囊受压”指的是硬膜囊形态发生了变化,如变扁、变窄或变形,表明其活动空间被占据。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脊髓或神经根也同时受到了压迫。

因为硬膜囊和脊髓之间还有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里有脑脊液,脑脊液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脊髓不受损伤。所以,即使硬膜囊受压,脊髓也可能没有受到压迫,或者受到的压迫很轻微,不足以引起明显的症状。

同理,神经根也不一定会因为硬膜囊受压而受到压迫,因为神经根的出口是椎间孔,而不是椎管。只有当椎间孔也变窄,或者椎间盘突出的部分压迫到神经根,才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手臂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因此,颈椎核磁共振报告上标注“硬膜囊受压”并不直接等同于脊髓或神经根受压,也不必然代表颈椎病的严重程度。

要判断脊髓或神经根是否受压,还要结合其他的影像学指标,比如椎管直径、椎间孔直径、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方向等,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硬膜囊受压要治疗吗?

硬膜囊受压是否需要系统治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通常取决于以下3个因素:

剩余40%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mh.com/wazz/1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