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疾病治疗 > 肩胛区疼痛和上背痛原因分析 >
肩胛区疼痛和上背痛原因分析
肩胛区和上背部疼痛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疼痛类型之一。有的患者还伴有闷胀不适感。
我们知道肩胛骨内侧缘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肩胛背神经压迫损伤和炎症反应;
②斜角肌激痛点活化;
③下段颈椎深层软组织损伤;
④胸椎曲度变直、菱形肌缩短;
⑤胸椎过度后凸、菱形肌拉长、前锯肌缩短;
⑥冈下肌第二激痛点。
那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分析一下这几种情况:
肩胛背神经的卡压、斜角肌激痛点活化以及颈椎间盘突出,都可以损伤肩胛背神经。肩胛背神经来自颈第5神经根,有的与胸长神经合干。肩胛背神经卡压表现为颈、肩、背、腋、侧胸壁的酸痛和不适。这类患者一定要做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如果椎间孔挤压试验呈阳性,牵扯到肩胛内侧缘疼痛,则先按照颈椎病治疗。
治疗方法一:治疗颈五神经根的起点。用0.35mm的针灸针针刺前斜角肌,寻找颈5神经针刺时产生的肩胛骨内侧缘,即症状区域的串麻感或放电感。在此处针刺可以解决前斜角肌的激痛点,同时也可以治疗颈5神经根炎症。严重的患者在此处可以进行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
治疗方式二:在此区进行颈椎的拉伸。嘱患者坐位时将患侧手置于坐骨结节之下。下巴冲向前方,头偏向健侧。此时会产生颈部轻微的酸痛,保持10~15秒。同时康复师可以对抗患者头部回正的力量,再坚持10~15秒。然后再次回到最大侧屈角度,反复做5~7组。应当注意的是:肩胛骨需要在正确的位置,同时配合呼吸。
治疗方法三:颈椎关节松动术。颈椎松动术对于此处的小关节错位,以及神经根卡压都有不错的效果。
颈椎下端深层软组织损伤。颈椎下段深层软组织包括颈椎小关节囊、颈椎后面深层的多裂肌和回旋肌。这些区域的慢性炎症导致了颈椎失稳。同时,这些区域的慢性炎症会牵涉到肩胛骨内侧缘疼痛。体格检查时,在压头试验过程中由于颈椎小关节相互挤压,也会产生肩胛骨内侧缘的牵涉痛。
治疗方法一:颈椎关节松动术。颈椎松动术对于此处的小关节错位以及神经根卡压都有不错的效果。
治疗方法二:运动疗法。建立颈椎稳定性训练,站立和坐立都可以。动作一:双手交叉背于脑后,下巴与地面平行,发力点在中胸段脊柱,头尽量往后用力与手对抗,持续30秒到60秒。动作二:掌根推太阳穴,头部始终在中立位,头与手对抗,颈部始终在直立位,左右各做一组,每组30~60秒。动作三:掌根放在额头,头颈在中立位,头始终在胸廓的正上方,掌根发力与头做对抗,每组30~60秒,每天做10~20组。
治疗方法三:在颈椎和胸椎深层进行针刺。寻找C3-T3棘突下缘旁1-2横指定点,碘伏或酒精消毒,选取直径0.35mm到0.8mm针具,一般用针灸针、或细银质针和针刀。针刺的关键是一定要将针刺到骨面,针尖向下向尾侧,针柄与皮肤呈15°。治疗时不要让患者过于低头屈颈位,否则会出现针刺入脊髓的风险。刺到骨面时,不断调整针刺角度,以诱发背部疼痛的传导感。越是稍粗的针具,对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越明显。
上述两种思路三种方法的治疗,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一致。
还有一种情况是胸椎曲度变直导致的疼痛。胸椎曲度变直同时会伴有肩胛骨过度的靠近于脊柱,正常肩胛骨与脊柱的距离应为4横指。
授课老师:宋道锋老师博恒治痛医疗培训品牌创立人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疼痛分会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分会专家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疼痛分会委员
山东潍坊学院运动康复外聘教授、治疗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