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颌面部神经重难点

北京雀斑网上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3/8877544.html
1.半月神经节又称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ganglion),为最大的脑神经节,在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距颧弓根后端深约4.5~5cm,位于硬脑膜两层所形成的三叉神经腔内,上方为大脑颞叶,内缘邻近海绵窦后部和颈内动脉,外侧有卵圆孔、棘孔,深面有三叉神经运动根及岩大神经走行。2.面神经于脑桥延髓沟的外侧部出脑后入内耳门,穿内耳道底入颞骨岩部的面神经管,在面神经管内先向前外,继呈直角转向后外,在转折处膨大形成面神经膝(外膝),此处前缘面神经干上有感觉性的膝神经节(geniculateganglion)。3.superiorcervicalganglion即颈上神经节,指颈交感神经节的最大者;位于第2、3颈椎横突的前方,颈内动脉及颈鞘后方;多呈梭形或长扁平型;该节发出六支。4.chordatympani即鼓索,在茎乳孔上方约6mm处自面神经干发出,向前上行进入鼓室,继而穿经岩鼓裂出鼓室至颞下窝,向前下行以锐角从后面并入舌神经并随其走行分布。鼓索包含有味觉纤维及副交感纤维,前者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冲动;后者进入舌神经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至下颌下腺及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5pterygoidplexus即翼丛,或称翼静脉丛(pterygoidvenousplexus),位于颞下窝内,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及翼内、外肌之间,凡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例如脑膜中静脉、颞深静脉、腭降静脉、上下牙槽静脉、翼肌与咬肌静脉等均参与此静脉丛的构成。该静脉丛向后汇集成上颌静脉,在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正确掌握注射针的方向、角度及深度,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翼静脉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是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向前也可经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处的静脉,与海绵窦交通。翼静脉丛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部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从而引发颅内感染。1.上颌神经的分支和走行?上颌神经依行程可分为四段:(一)颅中窝段:上颌神经在颅中窝段发出脑膜中神经,分布于硬脑膜。(二)翼腭窝段:上颌神经在翼腭窝段发出颧神经、翼腭神经及上牙槽后神经。(1)颧神经:经眶下裂入眶,穿过眶外侧壁之颧骨管,分为颧颞支和颧面支,布于颧、颞部皮肤。(2)翼腭神经:常为两条小支,在翼腭窝内下降,穿经翼腭神经节,与其节后纤维共同组成眶支、鼻支、腭神经和咽神经等。(3)上牙槽后神经:是上颌神经在翼腭窝内发出的分支,经翼突上颌裂进入颞下窝。有一支沿上颌骨体后面下降,分出上牙龈支布于上颌磨牙颊侧的黏膜及牙龈。另有分支与上牙槽后动脉伴行进入牙槽孔,经上颌窦后壁之牙槽管前行,与上牙槽中神经及前神经相互交织成上牙槽神经丛。(三)眶内段:上颌神经进入眶下裂后更名为眶下神经,发出上牙槽中神经及上牙槽前神经。(1)上牙槽中神经:参与上牙槽神经丛的构成。(2)上牙槽前神经:分支加入上牙槽神经丛。上牙槽前神经发出一鼻支,分布于下鼻道外侧壁前区及鼻腔底的黏膜,与鼻腭神经吻合。(四)面段:上颌神经于眶下孔处发出睑下支、鼻外侧支、鼻内侧支及上唇支。2.面神经分支解剖以茎乳孔为界,可将面神经分为面神经管段及颅外段。(一)面神经管段的分支:(1)岩大神经:也称岩浅大神经。自面神经膝分出后,经翼管至翼腭神经节。(2)镫骨肌神经:在鼓室后壁后方自面神经干发出,向前经一小管至镫骨肌。(3)鼓索:在茎乳孔上方约6mm处自面神经干发出,向前上行进入鼓室,继而穿经岩鼓裂出鼓室至颞下窝,向前下行以锐角从后面并人舌神经并随其走行分布。(二)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1)面神经主干:面神经颅外段是指面神经出茎乳孔至面神经分叉处的一段,长约2cm,直径约2.5mm。在茎乳孔前缘相当于乳突尖上方lcm处,距皮肤表面深约2cm处,面神经向前、外并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之间,前行越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人腮腺,而后横过颈外动脉及下颌后静脉的外侧。(2)面神经腮腺前分支:①耳后神经:约于茎乳孔下方l~2mm处发出,沿乳突前方上行,在外耳道和乳突之间,分为耳支及枕支。②二腹肌支:在近茎乳孔处发出,支配二腹肌后腹。③茎突舌骨肌支:与二腹肌支共干发出,支配茎突舌骨肌。(3)面神经腮腺内分支:①颞支:自颞面干发出后,经髁突浅面或前缘距耳屏前10~15mm,出腮腺上缘,紧贴骨膜表面,越过颧弓后段浅面,行向前上,分布于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前肌和耳上肌。②颧支:由颞面干发出,自腮腺前上缘穿出后行向前上,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支行向前上,越过颧骨表面,支配上、下眼轮匝肌;下部分支沿颧弓下方及面横动脉之下平行前行,在颧大肌、颧小肌及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之深面进入并支配之。③颊支:由颈面干发出,或来自颞面、颈面两干。出腮腺前缘,行于咬肌筋膜的表面,据其与腮腺管的关系,分为上颊支、下颊支两支。④下颌缘支:自腮腺的下前缘穿出,在下颌角下方前行于颈阔肌深面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起初行于下颌下三角上部,而后转向上前跨过下颌下缘,行于降口角肌深面。⑤颈支:出腮腺下缘后,在颈阔肌深面,行向前下至下颌下三角,分布至颈阔肌。3.舌神经分布和支配(1)分布:舌神经(lingualnerve)分布于下颌舌侧牙龈(有时向前仅止于尖牙区,其变更的范围由对侧的舌神经支配)、舌前2/3黏膜、口底黏膜和舌下腺。(2)支配:舌神经在经过翼外肌下缘时,收纳面神经的鼓索,将面神经的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将副交感纤维导人舌神经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该结之节后纤维分布于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司腺体的分泌。4.核下性面瘫的定位判断(1)茎乳孔以外的面神经主干受损:同侧面肌麻痹。(2)鼓索与镫骨肌神经分出处之间(面神经主干及鼓索受损):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3)镫骨肌神经分出处与膝神经节之间(面神经主干、鼓索及镫骨肌神经受损):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听觉过敏。(4)膝神经节与内耳门之间(面神经主干、鼓索、镫骨肌神经及岩大神经受损):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障碍,角膜干燥(泪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5.翼从部位及其周围血管的交通(一)部位:翼静脉丛(pterygoidvenousplexus)或称翼丛(ptegoidplexus),位于颞下窝内,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及翼内、外肌之间,凡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例如脑膜中静脉、颞深静脉、腭降静脉、上下牙槽静脉、翼肌与咬肌静脉等均参与此静脉丛的构成。(二)交通:翼静脉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是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向前也可经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处的静脉,与海绵窦交通。翼静脉丛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部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引发颅内感染。

鸽??是会上瘾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mh.com/wazlyy/14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