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街头卫生知识普及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

年,全国(不含外籍和港澳台地区,下同)法定传染病发病.07万例,报告发病率.41/10万;

死亡人,报告死亡率1.68/10万。

总体来说,我国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近年来均呈上升趋势。

10.29卫生知识宣传再次开展,已入秋,天黑得较早,气温也降下来,但大家也都早早到达目的地等待。到达后,志愿者们帮忙摆放整理,也有街友过来说:我帮你们吧,随即接过要发的物资。

这一次,宣讲团队中的志愿者大都是医学专业,两两分组后大家都自动和街友们形成一个小圈子跟街友们讲起来。

结合街友情况,此次我们的内容围绕各类传染病展开进行讲解。

传染病病症及预防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好久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类型,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

发病机制

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机制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免疫应答介导肝细胞坏死及炎症。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其中HCV抗原特异性CTL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丙肝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此外,调节性T细胞也参与整个疾病过程。

疾病预防

1、甲肝甲肝是通过粪便污染了的水和食物来传染的,甲肝的症状是有点像感冒,通常6-10周可以自愈,且终身免疫。预防甲肝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射甲肝疫苗。

2、乙肝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父婴传播、医源性传播、输血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性传播等。在我国,乙肝患者人数较多,做好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预防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另外需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善待肝脏。首先不吸烟,不饮酒,合理搭配膳食营养,这样就有利于肝脏的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肝脏得到良好的休息。保持理想的体重,适当的运动,理想的体重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因为脂肪的代谢与肝有关.

3、丙肝丙肝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血液传染,丙肝对肝的破坏作用比乙肝还严重,预防丙肝,就要防止血液污染,预防丙型肝炎在家庭内部传播和性传播应注意家庭成员不要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防止血液暴露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

4、丁肝丁肝与乙肝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乙肝患者才会再感染丁肝病毒。因此预防丁肝,可以参照乙肝的预防方法。

5、戊肝戊肝的症状像甲肝,但比甲肝要严重,传播途径也是与甲肝相同,通过粪便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染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卫生,这是预防戊肝的最好方法。

6、庚肝庚肝病毒主要来源是输血和应用血液制品,因此筛选血源和血产品是预防HGV感染的主要措施。这就需要有明确、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并减少血液制品的污染。

肺结核

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简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其中痰中排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肺结核基本病变为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急等,诊断明确后应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

症状

肺结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虽然不同类型和病灶性质、范围可以是重要决定因素,但机体反应性和肺功能储备能力亦有重要影响。

1、全身症状

(1)发热

发热为肺结核最常见的全身性毒性症状,多数为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或无明显自觉不适。有的患者表现为体温不稳定,于轻微劳动后体温略见升高,虽经休息半小时以上仍常难平复;妇女于月经期前体温增高,月经后亦不能迅速恢复正常。当病灶急剧进展扩散时则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可以有畏寒,但很少寒战,出汗一般也不多。肺结核高热患者尽管可能由于未能及时确诊治疗而持续不见改善,但全身状况相对良好,有别于其他感染如败血症发热患者的极度衰弱和委顿表现。

(2)其他

其他全身症状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轻度毒性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2、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咳痰(2)咯血(3)胸痛

(4)气急\重度毒血症症状和高热可引起呼吸频率增速。严重者可并发肺心病和心肺功能不全。

3、其他表现

(1)变态反应性

多见于青少年女性。临床表现类似风湿热,故有人称其为结核性风湿症。多发性关节痛或关节炎,以四肢大关节较常受累。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前者多见,好发于四肢尤其是四肢伸侧面及踝关节附近,

(2)血细胞减少

(3)电解质紊乱

肺结核的危害

肺结核由于具有传染性,所以会给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不便。1.会传染:肺结核是有传染性的,可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传染给朋友、家人。2.心理压力大:由于社会对肺结核患者的恐惧,肺结核患者及家属多有焦虑、孤独等心理反应。3.危及生命:肺结核如不及时治疗,对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

1、流行环节

(1)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的排菌是结核传播的主要来源。在巴氏消毒法发明和推广前,带菌牛乳亦是重要传染源,现已很少见。在我国牧区仍需警惕牛型结核菌人体感染。

(2)传播途径

主要为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经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悬浮在飞沫核中,当被人吸入后即可引起感染。排菌量愈多,接触时间愈长,危害愈大;而飞沫直径亦是重要影响因素,大颗粒多在气道沉积随黏液纤毛运动排出体外,直径1~5μm大小最易在肺泡沉积,情绪激昂的讲话、用力咳嗽,特别是打喷嚏所产生的飞沫直径小,影响大。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飞扬,亦可造成吸入感染,但非主要传播方式。患者污染物传播机会甚少。其他途径包括经消化道感染,经胎盘传染给胎儿,经皮肤伤口感染和上呼吸道直接接种均极罕见。

(3)易感人群

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是经济落后社会中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有资料提示黑人和爱斯基摩人对结核病更敏感。疾病和吸烟亦是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预防肺结核

1、控制传染性肺结核,及时尽早规律彻底治疗为最主要预防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告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咳痰、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尽量避免面对他人,防止带菌飞沫传播空气中,患者痰液尽量吐在痰盂或痰杯中,进行消毒;

3、肺结核患者尽量分房或保证分床而睡,肺结核患者被褥、衣物、枕头经常在阳光下暴晒,尽可能实行分餐制,防止消化道传播;

4、加强抵抗力、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但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中则可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

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1~3天(数小时~4天)。

1、典型流感

典型流感起病急,前驱期即出现乏力,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但体征较轻,可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等局部症状。查体可见结膜充血。肺部听诊可闻及干啰音病程4~7天,咳嗽和乏力可持续数周。

2、轻型流感

轻型流感急性起病,轻或中度发热,全身及呼吸道症状轻,2~3天内自愈。

3、肺炎型流感

肺炎型流感多发生于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病初类似典型流感症状,1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可伴有心、肝、肾衰竭。体检双肺遍及干、湿啰音,但无肺实变体征。痰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5~10天发生呼吸循环衰竭,预后较差。

4、其他类型

流感流行期间,患者除流感的症状体征,还伴其他肺外表现,特殊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胃肠型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脑膜脑炎型表现为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症状;若病变累及心肌、心包,分别为心肌炎型和心包炎型。此外还有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肌炎型,仅见于儿童。

 流感如何有效预防?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休息,若情况严重,务必及早就医。

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或)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合并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无症状而血清HIV抗体阳性的HIV感染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传染源,血清病毒阳性而HIV抗体阴性的窗口期感染者亦是重要的传染源,窗口期通常为2~6周。

2、传播途径

目前公认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

(1)血液接触传播: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均可受感染。

(2)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经产道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等传给婴儿。目前认为HIV阳性孕妇约11%~16%会发生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HIV存在于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唾液、眼泪和乳汁等体液也含HIV。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性接触摩擦所致细微破损即可侵入机体致病。精液含HIV量(万~0万个/ml)远高于阴道分泌物,男传女的概率高于女传男2~3倍,但在性传播疾病高发区,两者无显著差别。与发病率有关的因素包括性伴数量、性伴的感染阶段、性交方式和性交保护措施等。

4)其他: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或污染的器械等,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也可受染。目前无证据表明可经食物、水、昆虫或生活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儿童和妇女感染率逐年上升。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症状

潜伏期平均9年,可短至数月,长达15年。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复杂过程,在全程的不同阶段,与HIV相关的临床表现呈多种多样,根据我国有关艾滋病的诊疗标准和指南,将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此期血清可检出HIVRNA及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同时CD4/CD8比例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转矿的个体差异、营养、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此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此期具有传染性。

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少于/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1)HIV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2)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①呼吸系统②中枢神经系统③消化系统④口腔⑤皮肤⑥眼部⑦肿瘤

并发症

1、机会性感染

(1)原虫感染(2)细菌性感染

(3)真菌感染主要表现为低热、干咳少痰,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体检有轻度紫绀,两肺偶有痰鸣音,很少闻及湿啰音,血气氧分压下降明显,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斑片阴影,严重时两肺有大片融合阴影呈毛玻璃状,若作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可找到卡式肺囊虫滋养体和包囊。

③隐球菌脑膜炎及组织胞浆菌或青霉素的全身性感染。

(4)病毒性感染

可见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HZV)、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等感染。

2、恶性肿瘤

3、常见营养不良发热、腹泻各种感染或肿瘤消耗过多,而患者又食欲减退所致。

预防措施

1、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了解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2、不要共用针头:如果需要诸如海洛因这样的麻醉剂,不要和别人共用针头,也不要使用已经被人使用过的针头。医护工作者遵循了一定的安全措施就可以避免艾滋病在病人和工作人员间、病人之间的传播。

3、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如美容、文身、扎耳朵眼、修脚等操作行为,这些均有血液暴露,如果必须进行上述操作行为,不要图价格低廉的操作室或没有卫生合格证的机构做这种高危操作行为。因为如果这些用具没有进行严格消毒,很容易造成HIV病毒感染。

4、不共用生活用品: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女性月经期要注意卫生。

5、注意外伤防护:工作中如有外伤,体育运动外伤等引起的流血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在救护伤病员时,避免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登革热

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1/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东南亚和我国海南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则以白纹伊蚊为主。伊蚊吸入带病毒血液后,病毒在唾腺和神经细胞内复制,吸血后10天伊蚊即有传播能力,传染期可长达天。在非流行期间,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曾经在致乏库蚊和三带缘库蚊中分离出登革病毒,但其密度高峰与登革热流行高峰不一致,因此,可能不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

2/流行特征

(1)地理分布:登革热主要在北纬25℃到南纬25℃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广东和广西。登革病毒常先流行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与人员的频繁流动,登革热的远距离(如城市间、国家间)传播已逐渐引起重视。

(2)季节性:登革热流行与伊蚊滋生有关,主要发生于夏、秋雨季。在广东省为5~11月,海南省为3~12月。

(3)周期性:在地方性流行区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但近年来流行周期常表现为不规则性。

病理

肝、肾、心和脑的退行性变,心内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肠黏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出血,皮疹活检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瘀斑中有广泛血管外溢血。脑型患者可见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肿及脑软化。重症患者可有肝小叶中央灶性坏死及淤胆,小叶性肺炎,肺小脓肿形成等。

症状

潜伏期3~15天,通常为5~8天。

1、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畏寒、高热,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持续5~7天后骤退至正常。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发热时伴头痛,眼球后痛,骨、肌肉及关节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脉搏早期加速,后期可有相对缓脉。早期体征有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需数周后才能恢复健康。儿童病例起病较慢,体温较低,毒血症较轻,恢复较快。

(2)皮疹:于病程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疹、红斑疹及出血点等,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4天消退。

(3)出血:25%~50%病例有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或黑便、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第5~8天。

(4)其他:约1/4病例有轻度肝肿大,个别病例有黄疸,脾肿大少见。

2、轻型登革热

症状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表现为: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无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1~4天。流行期间此型病例甚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或不易鉴别的短期发热,常被忽视。

3、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3~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等。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多于24小时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本型罕见,但病死率很高。它不符合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标准,故命名为重型登革热。

并发症

1、急性血管内溶血

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

2、精神异常

个别患者可并发感染性精神异常,尤其多见于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

3、心肌炎

严重病例可发生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跳、气促、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

4、肝功能损害

轻度肝功能损害常见,主要表现为肝轻度肿大、边缘锐利,质软,肝功能检查出现ALT、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升高。严重病例可发生总胆红素(TBIL)升高,甚至出现肝肾综合征。

5、尿毒症

多见于登革出血热患者,大量出血或急性血管内溶血可促进尿毒症的发生。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见于重型及登革出血热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窘迫,烦躁,发绀,双肺可闻干、湿性啰音。

7、其他

其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颅内高压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和眼葡萄膜炎等。

预防措施

1、管理好传染源:包括感染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去丛林、公园等地方,卫生环境应避免蚊虫的滋生。定期做好灭蚊措施,在易积水地方喷洒杀蚊剂;3、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应劳逸结合,锻炼身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外出时涂抹驱蚊剂。

大家一边听,一边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借着路灯看起来拿到的单张。

讲解完后,同工们和志愿者给街友们分发物资,硫磺皂,牙膏,创可贴,药膏,眼药水……

大家都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其中一位戴口罩的街友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人散得差不多的时候走过来比划着需要东西,拿到后便离开了。讲解完后大家按照顺序做好领取饭食,继之前有街友说饭好吃后,这次有人说道:今天的饭量多了。十元钱,是一杯最便宜的奶茶,或一个便宜的面包,或两杯豆浆的价格······也是他们的一顿晚饭钱。了解了卫生常识,解决了这一天的晚饭,清扫完场地,回到他们的住处或休息,或继续去街头捡瓶子和废纸张……祝他们好运,能捡到更多的瓶子和纸张。下次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mh.com/wazlyy/10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