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患病病因 > 游离的椎间盘碎片freediscfra >
游离的椎间盘碎片freediscfra
病例挑战:
患者为55岁男性,右下肢疼痛。现提供T1矢状像(1a)、T2矢状像(1b)和T2轴位像(1c)。考虑什么?(详见下文)
临床发现:
在L5-S1椎间盘下方(箭头)可见卵圆形腹侧硬膜外缺损,导致右侧S1神经根(白箭头)出现肿块效应,并导致硬膜囊腹侧扁平(黑短箭头)。这种异常在T1像(2a)上表现为中等信号强度,在T2像(2b,2c)上变为轻度高信号。
因此,该患者考虑为L5-S1右侧中央旁游离椎间盘碎片(freediscfragment),对右侧S1神经根产生肿块效应,即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游离型)。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多种类型中,游离椎间盘容易被忽略,导致诊断困难。游离椎间盘通常偏于一侧,可向上或向下迁移。硬膜内和背侧硬膜外迁移的罕见病例也有报道。
MRI有时很难检测到游离的椎间盘碎片。除了迁移外,游离碎片在T2像上通常表现出高信号强度,这被认为是由于含水量增加造成的。在T2像上,高信号强度的椎间盘碎片可能与硬膜外脂肪和硬膜囊内脑脊液相混淆。在这些情况下,T1像在检测游离椎间盘方面变得至关重要。游离的椎间盘在T1像上保持中等至低信号,允许将游离碎片与硬膜外脂肪区分开来。
T1像可见L3椎体后方腹侧硬膜囊外一个巨大游离椎间盘,呈中等信号强度
在与上述T1像相同位置的T2像上,游离椎间盘碎片(箭头)呈明显高信号且难以识别。
T1像轴位显示了左侧旁中央位置的游离椎间盘碎片(箭头)
与上述T1像处于相同水平的T2像,再次表明难以区分T2高信号强度的游离椎间盘碎片(箭头)与硬膜外脂肪和脑脊液。
迁移的游离椎间盘可引起不同于常见椎间盘节段对应的神经根压迫,而病变椎间盘在MR上可能是最明显的异常发现。因此,临床表现可能与患者最明显的MR发现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仔细的图像评估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同时,术前如果没有发现游离的椎间盘碎片,容易导致减压不彻底,影响手术疗效。
典型影像:
在游离椎间盘中,一种特殊类型(硬膜内椎间盘突出,intraduraldischerniation)值得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