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患病病因 > 头痛眩晕月经等疾病,只要有ldqu >
头痛眩晕月经等疾病,只要有ldqu
柴芍龙牡汤的临床应用——陈源生老中医临床经验介绍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陈源生老中医,年届八十五岁高龄。陈老医学源系家传,善于吸取各家学说的长处,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临床意义多有阐发,在内、妇、儿科临床上有较深的造诣。陈老学医、行医七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介绍的是陈老自订“柴芍龙牡汤”的临床运用经验。
柴芍龙牡汤方剂组成:柴胡6克~12克,白芍15克~25克,龙骨18克~25克,牡蛎24克~30克,玉竹15克~25克,茯苓12克~25克,甘草3克~10克。水煎分三次温服,其中龙牡皆用生品,先煎。
本文系从《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原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牡蛎、龙骨、茯苓、铅丹、大黄、桂枝、生姜、大枣,共十二味药组成。是为伤寒八、九日,误用攻下,致变“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之坏证而设。斯证乃阴阳错杂之邪,故遣方亦用攻补错杂之药。
近代,国内外学者发展了该方的临床运用范围。如日本大塚敬节等在《中医诊疗要览》中提出:“此方应用于神经衰弱症,癔病,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阴痿症,癫痫,动脉硬化症,脑溢血……,小儿夜啼症……”。但是,陈老就数十年临床观察,认为许多西医诊断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腺疾病,按中医辨证寒热错杂的病情比较少见,一般均以虚证为主,本虚标实者甚多。当然,某些精神疾病,如癫痫狂证就常可出现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证候,治疗则应寒热参伍,攻补错杂方不致误。围绕“胸满烦惊”这一主症,陈老在临床上逐步对仲景原方进行加减化裁,经过反复实践乃拟定出以七味药组成的柴芍龙牡汤方。
为什么以“胸满烦惊”为主呢?祖国医学认为:肝藏魂,心藏神,肾藏志;所谓魂、神、志,皆属精神活动的范畴。《灵枢·经脉篇》云:“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胸中乃心肺两阳脏之居地,为清旷之区,若心脏自病或风阳上扰致心神不宁,亦可出现胸中烦热、满闷的现象。必须指出:柴芍龙牡汤所治之“胸满”乃虚满,即满而且闷,或曰似满非满,总觉胸中不快。此“胸满”多伴见脐上悸动、心慌、心跳、心烦不安、易惊易恐等症状。《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灵枢·本神篇》亦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是以“惊则气乱”于心则神散,“恐则气下”于肾则精却,七情之用因而弗调,故有“胸满烦惊”的症状出现。
因此可说“胸满烦惊”即为肝与心肾机能之太过或不及所致之病证,或曰精神情志调节功能失职的临床表现。张景岳曾指出:“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致,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故其在外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乱。而凡病之为虚为实,为热为寒,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
而本方立意正欲取柴胡性轻清,轻可去实,畅达气机而除胸中烦渴;清则清宣郁结,疏通气滞,令肝气条达则气机枢转。资以白芍之敛,并倍量于柴胡,使散敛有济。龙牡介类有情之物,功能镇肝之惊,敛肝之魂,使已乱之气归于常;并益肾之水,潜熄风阳以济心火;又固肾之精,敛戢相火以安心神;更兼茯苓去胸中邪气,除烦满而定惊。白芍乃血分之药,力能柔肝,损于肝阴,肝气恣横,风阳上扰者,白芍最为佳品。“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玉竹味甘多汁,正以缓肝见长,平补“诸不足”,可益肾而强心,与白芍同用,则柔润熄风之效尤捷。使与甘草者,其与白芍苦甘化阴,其与茯苓甘淡和中,亦使诸药调和,各尽其长。
综上所述,本方有升有降,能散能敛,疏理气血,调燮阴阳,从治肝着眼,顾及心肾,诸凡气郁血虚,肝阴不足,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心神不宁,心肾不交所引起的头痛眩晕,心悸怔忡,耳鸣耳聋,胁痛,失眠,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及癫、痫、狂证等(或现代医学所称之神经衰弱症,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病,心动过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美尼尔氏综合症,以及慢性肝炎,肝大等),只要具备“胸满烦惊”这一主症者,均可以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出入,能获良效。
附:柴芍龙牡汤治验
一、巅顶头痛
邓xx,男,四十岁,江北统井人。初诊七四年六月十四日。
一周前忽患头痛,微恶风寒,疼痛渐至剧烈难忍,伴见头目晕胀,医院急诊治疗无效,随即转送某医学院。经该院抽脑脊液和超声波检查,未能明确诊断。乃转请中医治疗(用担架抬来就诊)。
患者形瘦,面色青晦,头部两太阳穴青筋怒张,呼吸声低微,艰于言语。询其病情,仅云头部怕风,巅顶冷痛。切其脉,两关弦细而数,右寸微浮,舌红苔薄白。谛观脉证,知患者肝阴素亏,初因外感,失于表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客肝经,厥阳化风上扰清窍,是有巅顶头痛之剧。治宜平肝滋阴,熄风潜阳,少佐疏散。
处方:柴胡12克,白芍25克,龙骨25克,牡蛎30克,玉竹18克,茯苓12克,藁本6克,蔓荆10克,川芎6克,甘草3克,水煎温服。
服上方二剂,头痛若失。十六日即可步行复诊。原方去藁、蔓,加柏仁,太子参善后。
二、阴虚耳鸣
黄xx,男,二十八岁,工人,七四年八月十一日初诊。
耳鸣年余,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主诉:耳若蝉鸣,渐次两耳失聪,伴见头昏痛,胸满不舒,易惊善恐,艰寐多梦,间或遗精,两眼干涩,好生眼眵。脉细弦,两尺尤弱,舌淡苔薄。揆诸证情,乃肝肾阴虚,风阳干窍,而致耳鸣。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8克,玉竹18克,龙骨25克,牡蛎30克,茯苓12克,沙藜12克,响铃草30克,建菖蒲6克,甘草6克,水煎温服。
患者守服上方十余剂,年余之耳鸣意获痊愈。
三、阴虚肝郁
段xx,女,三十四岁,工人。七四年六日二十八日初诊。
患者曾经几个医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病程年余。
现证:两眼略向外突,颈项稍见粗大,手足心热,手指微微颤抖,自汗心跳,失眠多恶梦,口渴易饥,胸中常觉满闷,心烦易怒,稍闻响声即惊恐不安,溺黄便燥,月经先期七至九天,白带多,适经期则乳房胀痛,愈添烦躁。其脉弦细而数,舌边红,苔黄。辨证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处方:柴胡12克,白芍25克,龙骨25克,牡蛎30克,茯苓20克,玉竹25克,生香附12克,桑葚18克,生首乌25克,夏枯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温服。
数服上方,诸症悉减。守方调治月余,经带正常,胸次舒展,即闻巨响已不覆惊恐但眼仍外突。再以柴芍龙牡汤方加浙贝、玄参、蛤粉、香附、桑葚、首乌、黄药子,夏枯草膏,炼蜜为丸缓图。服药三料而获痊愈。
四、癫证
刘xx,女三十岁,社员,六九年五月十四日初诊。
患者初进诊室即磕头躬腰,屡劝方止。动作行为,迥异常人:语无伦次、时泣时笑、目视呆板,面色晦滞。自云眼睛里有“小人”乱跳,身上有条“大蛇”盘踞。难于安寐,恶梦纷纭,常觉有人捉捕而惊恐不安。头昏耳鸣,胸满心烦,痰多而稠,大便结燥,经期紊乱,先后不定。并询得素与其夫不睦。一次,因夫妻反目之后逐病如此。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滑数。辨证为郁结伤肝,肝阴暗耗,木郁化火,灼津凝痰,痰随郁火上炎,蔽障心神。治宜舒肝达郁,调理气血,育阴涵木,涤痰镇惊。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8克,龙骨25克,牡蛎30克,玉竹15克,茯苓25克,竹茹18克,生铁落30克(布包先煎),郁金、生大黄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复诊:药后大便通畅,惊恐稍定,稠痰减少,并出现黄臭之带下,胸膈亦舒。云:眼中“小人”和身上盘绕之“大蛇”被赶走了,但有时仍要回来。仍守前法,以生栀仁10克易生大黄。
三诊:守方治疗,其病日趋好转:回答问诊较有主次,行为检点,眼神渐活。但仍觉烦躁,寤寐不宁。仍如前法,更以《金匮》百合生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及腊梅花、茉莉花、佛手花、栀子花等轻淡清香之品随证增损,前后服药近四十剂而获痊愈。七三年春,患者来喻,专致谢意,并说愈后添了小孩。
五、眩晕
童xx,男,三十三岁,一九七四年二月十八日初诊。
患者既往患肝炎。二月初由赴渝蓉,因胁痛,医院,与服补中益气汤加减,服药至三剂时感觉恶心,随即频频呕吐,头晕目眩,继则卧床不起。医院急诊,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对症治疗无效,故转由中医治疗。
现证:胸前满闷,惊恐不安,动则两眼发黑,觉天旋地转,眩晕欲倒,呕吐频作,不思饮食。诊其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腻。辨证为肝阴不足,风阳挟痰上扰,胃失和降。法当育阴平肝治其本虚,熄风潜阳,和胃降逆治其标实。
处方:柴胡10克,白芍25克,龙骨25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玉竹25克,法半夏15克,竹茹12克,菊花12克,生姜10克,水煎温服。并嘱患者急用锈铁烧红,置大碗中,以醋焠之,使嗅其气(此外治法镇吐,效果颇佳)。
服上方两剂,其病若失。顷诊其脉,两尺细数,此阴虚脉候,今虽风熄晕愈,犹有上实下虚之虑,再拟前方,佐以滋养肾阴之品,数剂而竟全功。
六、经绝期月经错乱
王xx,女,四十九岁,一九七六年元月二日就诊。
数月来常感头晕眼花,少寐多梦,情绪一反常态:易于伤感,无故生气,时觉一股热流上冲,头面顿觉烘热,而测体温总在正常范围。经某院妇科诊断为“更年期综合症”。询得患者月经错乱,纳差便秘,自汗神疲,胸中烦满且闷,闻声惊惕,常欲叹息。其脉弦细带数,舌淡少津,舌尖微红。其证肝肾阴虚,肝阳偏旺,心神不宁之候。立法当以育阴潜阳为主,次以调理冲任,安神舒郁为治。处方:柴胡10克,白芍25克,龙骨20克,牡蛎25克,茯苓15克,玉竹25克,玄参18克,大枣18克,浮小麦30克,鸡血藤膏12克,炙甘草10克,龟板25克(先煎),水煎温服。
服上方十余剂,诸证悉平。
本文摘自《黑龙江中医药》,年第3期,作者/袁熙俊。
版权声明: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往期回顾:
中医治得了中国人的癌症,却治不了中国人的愚昧!触目惊心!央视暗访“药都”:看看这些“掺假”的中药材,中医将毁于中药!关庆维把中药讲透了。我听过最好的讲解关庆维不被理解的中医药1.病人篇关庆维
中医药遭到降维打击为何“中风”越来越多?都栽在这"3个字"上,不看后悔!9岁小学生颈椎变成一条直线,家长发现时已晚了!针刀心法,超实用,赶紧收了吧这是治疗失眠最好的粥:一觉到天亮!针刀治疗颈椎病要点和入路层次多国中医诊所问诊人数大涨,中医正逐步走向现代主流医学腰大肌触诊及功能详解为何“尿毒症”越来越多?医生坦言:不是烟酒,多数是3件事害的...
打脸中医黑!美国人排队买中药,中医悄悄拯救全世界
欧洲煮大锅中药,意大利放爆竹除疫…中医海外受宠
早起,就是救命!长期坚持早起的人,竟发生这7种惊人变化!每天放屁数十次,27岁姑娘确诊肠癌晚期!有一种屁,你千万别忽视脊椎快速定位法,收藏好文!颈椎病的危害及六步颈椎操倪海厦论癌症:从头到尾我不注重肿瘤在哪里“手机脖”已成全球性疾病!你可能每天都在“谋杀”颈椎…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的区分伤寒论的:辨病、辨证、辨治!(必须掌握的3大部分)肝受损,身体3处会“变黑”,2处会“变臭”,春季养肝,防患于未然!从药房“偷学”来的中风偏瘫方春捂4处,一年病痛全无!捂哪里?捂多久?怎么捂?快来了解一下!男婴被℃洗澡水烫伤!妈妈不顾全家反对做了一件事,医生也点赞!岁老中医的养身箴言,有病无病都看看,很有用运用张锡纯清肾汤加味治疗男科疾病验案4则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毁膝、毁腰、毁全身的错误姿势治疗失眠的十大中医验方小儿脾胃病,有这些常用中成药黄芪那么受欢迎,到底有哪些妙用?颈椎病,正在拖垮年轻人“万能”基础方,十个女人九个要为什么中国人最容易“脾虚”?原来有这3大根源!七十六种中药外敷肚脐偏方,非常实用!黄芪十配,治疗疑难病证有殊功长翘二郎腿带来的慢性损伤,该如何康复?国医大师谈:如何调和气血?3月湿气开始大涨,不除后患无穷!学会这招,一分钟去除湿邪!肝一旦堵住,最易得癌症,只需10秒,就能疏通!头颈夹肌和“颈后大包”(富贵包)不得不说的故事!胸椎有病,五脏六腑都将有问题针刀治疗偏头痛——效果你意想不到的好关于PNF拉伸,你需要知道的一切补气养血“三仙汤”,效果杠杠的!百病从肝治:肝脏保健方法汇总(收藏)斜角肌在颈椎病中的重要性傅青主治痰全法读《医学衷中参西录》,谈升陷汤运用的四个境界怎样用好“升陷汤”?那得从张锡纯的“大气学说”说起民间中医癌症治疗的用药心得抗癌第一汤!每周喝2次,不给癌症留机会!赶快学好!性格与疾病的关系!这份病因对照表,你千万别错过~腰椎间盘突出的根,不在于骨头,而在于筋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中医脉诊入门知识,带你透彻学习频湖脉学!(推荐收藏)邓铁涛:玉屏风散剂量的秘密中医为开裆裤正名!老祖宗的育儿智慧,藏在开裆裤里27岁小伙找人按摩后身亡!医生呼吁:这个部位不能随便按八段锦的真正功效!(真人动态图解)痛风一个小方子,好喝又有效,再也不“痛”了!今冬流感的中医治疗方案都在这里了!(附效方)蒲辅周食疗防病治病经验大全(涉及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畜禽肉蛋、鱼虾贝类、山珍海味、调料饮品等)人体神奇的自愈力,读一遍受益终生!颈肩问题,久治不断根,是这里“寒气”没有化解重磅!“暴力伤医黑名单”真来了!中央28部门联合惩戒筋膜的秘密:手法,针灸,癌症和未来(下集)中医治病的精髓:气机升降与五行几分钟的“推墙操”和“滚背操”,生发阳气、锻炼全身初学中医:最易理解的六腑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祛湿名方|四神汤,把湿气彻底去净!郑魁山针灸30例独家经验方年,增强体质第一张处方,老少皆宜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肿瘤院士一语道破真相:癌症是“省”出来的膝关节有疼痛,臀部也得检查!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针刀治疗思路浅谈华佗夹脊穴在针刀临床中的应用骨科体格检查全面讲解,值得收藏!不是所有的腰痛、屁股痛都是梨状肌综合征!还有可能是……疼痛必备:脊柱每一节段的定位方法,你掌握了没有呢?最全面详细的脊柱腰段解剖图,值得收藏!年五运六气及养生详解每天“金鸡独立”1分钟!很快发生可喜的变化今日小寒丨怎样养生没事蹲一蹲,竟然能治病!中医教你养生五蹲,效果惊人寿命短的人,吃饭的时候都会有3个坏习惯,希望你一个也不占你以为的好习惯,其实是老年痴呆元凶!(含最全防治手册)脸上长斑,体内必有瘀!按这4个穴位,气色好得不得了!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李可老中医说,经方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附李可研究经方的思路)诊断用方的另一捷径——《伤寒论》腹诊大全(收藏)中医亡将亡于中药,中药造假,已经疯狂——作为医者,看着都生气!体检查出“乳腺增生”?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詹文格:谁来拯救中医?!91岁老中医公开57个家传药方中医名家论葛根芩连汤高树中:治疗痛经取十七椎或神阙邓铁涛: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若干年后,如想找纯中医看病,也许要到海外”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钱学森:中医是最高层级的生命科学,指引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前000+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