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基本常识 > 4个异常提醒你孩子已经积食严重了,父母别 >
4个异常提醒你孩子已经积食严重了,父母别
大家好,我是文文爸!女儿有段时间特别爱哭闹、动不动就发脾气,食欲也特别差,平时爱吃的零食、肉类,吃不了两口都不吃了,睡眠也不好,整天都是无精打采的......
医院,医生看了她的舌头、摸了摸她圆鼓鼓的肚子,转头对我说道:“孩子积食严重啊,难怪胃口差、精神差,得消食......临床上啊,90%的孩子生病,或多或少都跟积食有关。”
“没给孩子吃多少啊?咋还积食了呢?”我疑惑地问道;
儿科医生对此说道:“有些孩子由于脾胃功能差,外加偏食、挑食,只吃肉不吃菜、爱喝可乐、爱吃零食等,就很容易造成积食”。
回家后,看着无精打采的女儿,回想着近段时间的饮食习惯及精神状态,积食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为了尽快缓解女儿的积食状况,文文爸结合医生的建议,又上网搜索了“积食”相关的资料,终于搞清楚了“积食”的前因后果及自测方法,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易积食的孩子。
01、孩子为什么会积食呢?
总的来说,导致孩子经常积食的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孩子自身脾胃功能差;二是家长喂养习惯差。
一般而言,小孩子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低龄婴幼儿或者早产儿,脾胃功能虚弱,稍有饮食不当,就容易出现积食现象。
而有的家长,对孩子每顿的饱腹感把握不准,尤其是2岁以内的孩子,对是否吃饱,反应不够灵敏;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喂养过多的情况。
当每顿喂养过多,孩子又无法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积食的产生。因此,为了减少孩子积食现象,家长可以采用少吃多餐的喂养方式,每顿饭少喂一些,以免加重脾胃功能的消化负担。
02、孩子积食有哪些表现,如何判断?
一般而言,孩子积食后,都会有这些“异常”变化,家长要注意观察:
①厌食、食欲差
积食的孩子,一般胃口差,即便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也没啥兴趣;一口饭喂入嘴巴后,久含不吞。总之,一顿饭需要吃很久。
②烦躁易哭,精神差
积食的孩子,不仅胃口差,睡眠也差,常出现入睡难、易惊醒、睡不踏实的现象,动则大汗淋漓。
晚上睡不好,白天也容易烦易躁易哭,如果孩子睡眠差、易烦易躁时,父母就要注意了。
③面部异常、舌苔白且厚
小孩若积食,常会表现为脸部暗黄、没有血色,并且鼻梁两侧发青,舌苔会发白且厚。大人凑近孩子的口腔,会闻到一股酸腐味。
④腹胀、大便硬结或腹泻
一般积食的孩子,都会有腹胀的现象,即肚子圆鼓鼓的、用手轻拍,能听到“咚咚”的响声。究其原因,是孩子消化功能不好,出现了腹胀的现象。
除此之外,某些孩子还会出现便秘、大便硬结或腹泻现象,同时大便伴随酸臭气味。
孩子是否积食,如何判断呢?
带女儿看医生时,儿科医生教了我一招“10秒判消化”的方法,能快速判断孩子是否积食。
①看舌苔:如果孩子的舌苔很白且厚,或者发黄,很有可能就是积食了;
②闻口气:大人凑近孩子的嘴巴,让孩子哈气,如果口气伴有酸臭味,多半就是食物不消化、堵塞在胃肠中所致,也就是积食了;
③看睡眠:如果孩子晚上睡不踏实、夜醒频繁、爱哭闹,很有可能就是积食了。
④看大便:如果大便硬结、有泡沫、味道酸臭,家长就要注意了。
家长可根据以上4点,自行测试孩子是否有积食,以上只要有1点很明显,孩子很有可能就是积食了。
03、孩子积食了,如何缓解?
孩子一旦积食了,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缓解孩子的不适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帮助孩子快速消化,给孩子的喂养要坚持:吃的软、吃得少、多吃素!同时根据自家孩子的年龄、饮食习惯等灵活变通。
●比如6个月以前的宝宝,就要吃得少
一般而言,6个月以内的孩子,缓解积食最好的办法就是“吃得少”,要控制宝宝每顿的奶量。
记得女儿那时积食,儿科医生就要求控制奶量,比如平时喝毫升的,现在就喝-毫升,并且需要将奶粉冲淡一点,以前30毫升水,一勺奶粉;现在就40毫升水,一勺奶粉。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就需要控制饮食,尽量少吃肉,多吃菜。
●比如7个月-1岁的宝宝,辅食要软、戒夜奶
对于已积食的宝宝,除了要减少奶量外,还得控制辅食的量与种类,尽量不吃肉泥、鸡蛋等难消化的食物,可选蔬菜泥或者果泥,分量也相应的要较少,同时要尽可能的软烂一些,便于孩子消化。
温馨提醒:对于积食严重的宝宝,晚上可以戒掉夜奶!
●比如1岁以上的孩子:吃素、吃少、吃软
为了缓解女儿的积食,那阵子全家人都改吃素,同时食物烹饪的也比较软烂。起初,对于无肉不欢的女儿来说,即便积食严重,看见素菜依旧很排斥。
最后,在大人的哄喂之下,才愿意吃一些,就这样坚持了几天后,女儿消食特别快。
总而言之,当孩子出现食欲不振、哭闹时,家长要判断是否积食了。若是积食,家长就需要通过改善饮食来调理了。
互动话题:你家孩子积食过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