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的临床症状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腰肌劳损的症状?

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适量的运动会减轻疼痛,但不适合过量运动,随着天气气温的变化,温度低的寒冷状态和下雨天会加重腰间的疼痛反复。灼痛点存在于骶棘肌处,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周围局剧有压痛感,卧床时,抬头挺胸,头部向后倾斜可以缓解症状,患有腰肌劳损时,要适当的锻炼和使用消炎止痛的药物,注意休息和避免繁重的工作。

流行病学

发病率

1、骨科常见病、多发病。

2、有研究显示,70%的成年人都曾发生过腰肌劳损导致的腰背部疼痛。

发病趋势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久坐、久站、长期伏案弯腰等不良脊柱姿势造成的腰肌劳损有增高趋势。

好发人群

1、30-50岁的中青年人为高发人群。

2、多见于长期静坐或保持一个姿势缺乏运动的文职人员、司机、教师等。

3、重体力劳动者多发。

4、运动员多发。

01

病因

腰部在活动时由于其位置较低,所承受的重力较大,从而腰部受力也最集中。过度负重、腰部活动的姿势不良都有可能造成腰部脊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急性腰扭伤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也能引起腰部慢性无菌性炎症。

02

基本病因

1、慢性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是因为腰部肌肉疲劳过度,致使腰部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性牵拉,肌肉内压增加,供血受阻,引起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不能及时补充,局部产生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腰部正常的代谢,这些产物不能及时清除,引发炎症、粘连,如此反复,导致组织变性,引起慢性腰痛。

2、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当

腰部肌肉急性损伤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或治疗不够彻底,或反复损伤,致使损伤后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复,血肿吸收不好,渗出物纤维化,局部存在慢性无菌性炎症,微循环障碍,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堆积,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症状。

3、先天畸形

先天隐性骶椎裂使部分肌肉、韧带失去附着点,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两侧腰椎间小关节不对称,使两侧腰骶肌运动不一致,造成部分腰背肌代偿性劳损。

4、小关节功能紊乱

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引起腰部肌力平衡失调,肌肉紧张、痉挛,导致疼痛及腰部功能活动障碍。

5、骨折损伤

腰椎骨折损伤后,长期卧床不起,腰背肌肉长时间疲劳,致使部分肌纤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会引发部分腰部肌肉会出现劳损。

6、理化因素的刺激

如寒冷刺激,致使腰骶部肌肉、筋膜及韧带紧张而痉挛,引发损伤。

03

危险因素

1、重体力劳动或过度运动,长期劳累。

2、长时间处于寒冷和潮湿的环境。

3、久坐、久站、姿势不当,导致长时间腰部负重。

4、肥胖、吸烟、饮酒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发病风险。

转自:陕中大临床医学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mh.com/wacs/13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