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基本常识 > 邻近节段病颈腰椎融合术之窘境 >
邻近节段病颈腰椎融合术之窘境
精彩内容
脊柱甘露语林于年10月28日发布「邻近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之虞」,法国脊柱学会回顾性病例分析表明:短节段腰椎融合后7年,5.6%的患者因邻近节段退变而需翻修;退变滑脱尤甚;与文献报道中,10年发生率25%,差异与因样本量、随访时间、病种、平均年龄等诸多因素有关
邻近节段病(Adjacentsegmentdisease)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segmentdegeneration)
邻近节段病为初始融合成功之长远后果,占脊柱翻修手术之51%,指原脊柱节段融合成功后,相邻节段出现新的症状,此文中,ASD特指邻近节段病
邻近节段退变为影像资料上(如MRI),邻近节段所出现之退变,未必有症状,更为普遍
融合后邻近节段之问题,愈发引起西医脊柱学界之重视;哈佛医学院Tobert等,就此问题展开综述[1],脊柱甘露语林,跬步前行,以诚实语,呈现于众
邻椎病ASD之病因
脊柱运动生理——力学因素
椎间盘衬垫于椎体间,为震荡、力量之盘状生物吸收器,以稳定脊柱,同时将力量从一个节段传至另一个节段,实现脊柱的适宜动度;脊柱所处力学环境多样,原则为成对运动:一个平面之运动,对应着另一平面之交互运动。
一个脊柱运动单元由2个相邻的椎体、椎间盘、2个后方关节突、关节囊和分布之韧带构成;脊柱生理结构,有助于实现生理动度之时,保护易于损伤的脊髓和神经根。神经结构手术减压常需切除稳定结构组分,如椎板和关节突,改变了疾病节段和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
脊柱运动单元示意图:椎体盘为衬垫于椎体间之盘状结构,黄色部分为脊髓及出于椎间孔之神经根,红色代表椎间盘突出(超出椎间盘本有范围)
一个运动节段之融合,带来邻近头侧节段应力增高;年,Fielding指出:融合邻近节段,动度和不稳代偿性增高;年,Matsunaga等报道,多节段融合1年后,邻近节段剪力增加20%;颈椎样本研究表明:过屈过伸应力下,椎间盘内压增高值:融合节段近端/远端为:73.2%/45.3%。
Lee和Langrana指出:腰椎融合(前、后、侧方)后,运动中心上移;腰椎融合后,近节段椎间盘内压增高45%
矢状序列因素
越来越多的依据表明:融合术后矢状序列对邻近节段剪力之效应,不容忽视;腰椎融合于小前凸位,邻近节段剪力增高29%;ASD患者中,骶骨坡度SS明显变小,间接表明腰椎融合后矢状序列之紊乱;颈椎融合后之后凸,对ASD影响,亦复如是
此外,ASD尚有椎间盘内生化链接反应等因素;总体而言,ASD为多因素所致临床疾患
颈椎ASD
一名32岁女患者,4年前行C5-C6ACDF(A);4年后,再次出现上肢痛,C4-C5节段椎间盘突出,进而再次手术(B);蓝色为原内固定物,红色为翻修所植入之内固定物(王域沣同学手绘)
ASD发生率
西医学界,ACDF为颈前路手术金标准,然则,超过10%的患者,由于ASD而再次手术。邻近节段退变,年发生率约3%,10年发病率为25%;总体而言,颈椎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可高达92%,因ASD而再手术,文献中报道为6%至10%。出现新症状之平均时间为7年。
ASD发生节段
C5/C6风险最高(13.8%),C6/C7次之(13%),C2/C3和C7/T1最低。提示颈椎解剖形态与ASD发生有关。
年轻患者ASD多表现为髓核突出,而非进行性退变。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之出发点,即是实现减压和维持动度之结合,避免ASD;然则,学界对其最长时间随访之研究(小样本、回顾性)表明:术后10年,邻近节段退变见于50%,33%出现4级异位骨化;而且,研究多由厂家发起,ASD发生率低估之问题,不容忽视
以是之故,学界尚无充足之长期随访依据,证实人工椎间盘置换,在ASD方面,优于融合(按:近日收到在线咨询,关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之问题,此文权作回复;颈椎人工椎间盘尚且如此,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亦复如是;而且,尚牵涉前入路、腹部脏器、大血管、植物神经等诸多因素)。
腰椎ASD
一名53岁女患者,数年前行L5-S1减压+融合(A和B);L4-5滑脱并狭窄(C),致双侧腿痛、间歇性跛行;CT示原手术部位牢固融合(D);再次手术,延长固定至L3(E和F)。即使融合牢固,S1一根螺钉断裂。
ASD为腰椎融合术之虞,为融合术长远之主要隐忧
ASD发生率
Sears报道:腰椎融合后,ASD年发生率2.5%,10年为22.2%;Ghiselli等则报道为27.4%。
融合方法之影响
Lee等比较了PLIF与PLF对ASD发生之影响,PLIF后,ASD风险较PLF高3.4倍
结论
脊柱作为人体之中轴,生理和功能为实现运动与保护神经结构,使得外界与自身之信息流平衡互动(外界信息以感觉纤维得以传入,自身反应以运动纤维得以输出,并由植物神经系统做出调适)
西医学界对脊柱疾病,以减压、融合为主流,融合术理念为将原本运动之节段,固定为一体——不动;无形中增添了邻近运动单元之负担;随时间态,随疗法之推广应用,在实现初始阶段症状解除之同时,长远ASD效应,日益显现
总体而言,邻近节段退变于片子上普遍,引起症状而需再手术者,有一定比例,透过哈佛医学院Tobert等之文,学界对ASD问题之总体知见,可见一斑
以要言之,邻近节段病,堪为西医脊柱融合术之窘境;换言之,西医脊柱融合术,以现有之循证依据而言,并非脊柱疾病之究竟圆满疗法;脊柱甘露语林,跬步前行,将于年新年之际,将对此类问题之反思,发布于众,普为饶益?
参考文献
1:TobertDG,AntociV,PatelSP,SaadatE,BonoCM.AdjacentSegmentDiseaseintheCervicalandLumbarSpine.ClinSpineSurg.Sep16.[Epubaheadofprint]PubMedPMID:.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格言联璧》
温馨提示
此文为脊柱甘露语林北京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