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middot茶艺讲堂小粥的茶道

Hello大家好我是小粥,一个刚来福州生活半年的大一学妹!前段时间小粥一打开社交媒体,就能看到各种标题为“跟xxx学习茶艺妆容”、“时下最in茶艺照拍摄方法”的视频,咳咳,本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看美女)的宗旨,我点进去认真钻研了一番,妆容和拍摄方法我是一点没学会,“茶艺小知识”倒是被科普的七七八八了。我好像还是对漂亮姐姐们拍照时手捧的那杯茶更感兴趣。罢了,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学不会“假茶艺”,粥粥决定换个思路,去学习真正的茶艺之道。

虽说在榕城生活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在和这座城市朝夕的相处之中,我早已发现,福州人对茉莉花茶有着特殊的偏爱之情。OK,主题确定!鲁迅说得好啊:要想茶艺学得好,茉莉花茶少不了(鲁迅:这句话我真没说过),小粥这就去学茉莉花茶的冲泡之道(手动狗头)

火速报名了在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办的茶艺课堂,我觉得我已经成为茶艺大师了。(啊这,谁给你的自信啊姐!)

开个小玩笑大家不要当真,毕竟作为茶艺零基础的小白,小粥连茶具都不认识几个。但既然决定要去上真正的茶艺课,不提前做点功课八成是要出点洋相,我怎么能受这气?立马看书找资料全方位无死角地了解福州茉莉花茶。

小粥的科普课堂

课前小选择

问:福州市的市花是什么

A

在寺院凌寒独自开的梅花

B

花海公园里满满浪漫风情的薰衣草

C

盛夏时香气包裹整个福州的茉莉花

D

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我没钱花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说来惭愧,初来福州时,我根本不知道茉莉在这座城市的地位之重(好吧,小丑竟是我自己),也是在巧合之下才了解到原来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茉莉花就从印度随佛教传入东南佛国福州。茉莉花畏寒怕冷,需要温暖的生长环境,而福州正符合茉莉花生长的条件。

除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香文化和佛文化也是茉莉在福州广为种植的重要原因。古人推崇香文化,对有着浓郁芳香的茉莉更是情有独钟,而福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佛文化在福建源远流长。香文化和佛文化的影响,使茉莉在福建特别是福州成为广为栽培的植物。这也使得每年夏天,茉莉香满榕城的起源。

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同,茉莉花茶肯定是是先有花后有花茶啦,了解了茉莉花在福州的历史,接下来要隆重的介绍一下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起源地,茶与花在这里邂逅,茉莉花茶是由经过加工干燥的茶叶,与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其色、香、味、形与茶坯的种类、质量及鲜花的品质有密切的关系。茉莉花的窨制原理就是利用茶坯的吸附性能和鲜花的吐香性能,使二者经过一吐一吸的静置过程,让茶坯吸收花香,成为带有茉莉花香味的花茶。形象地说,就是“花茶是借了茶的骨,重新凝结出了极致鲜灵的花香茶”。

光是听着语言的描述,我就好像已经嗅到了茉莉花茶的清香,实际上,福州茉莉花茶的魅力可大了呢,连慈禧太后都对它有特殊有着特殊的偏爱,老佛爷头簪茉莉花,接见外国公使,并请外国公使们品尝福州茉莉花茶。

不仅如此,福州生产的茉莉花茶建国以来也一直被列为外交礼茶。年中美建交之际,毛泽东在书房会见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时,喝的就是福州产的茉莉花茶。

(图为慈禧太后将茉莉花簪于头饰上)

小粥的茉莉花茶冲泡初体验

福州茉莉花茶的来头可真不小,了解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前世今生,粥粥信心满满,势必要在茶艺讲堂上大显身手。课堂开设在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淡淡的香茗气味萦绕在整个屋子。在课堂上,授课的讲师为我们介绍了茶具的使用方法

茉莉花茶的品饮方式可以分为盖碗冲泡法和壶冲泡法。通常茶水以1:50为宜,冲泡时间约为3-5分钟,水温控制在90-摄氏度。

以盖碗冲泡法为例,使用敞口盖碗时应该虎口平行杯沿将盖碗拿起,如果太烫拿不住则可以用两只手。泡茶时,将盖碗用右手打开,回旋1/3开水,涤荡杯身,并将杯盖一同淋洗。根据需要量取茶叶,采用回旋冲水法在杯中注入1/4-1/3开水浸润茶叶,是茶叶舒展,再采用“凤凰三点头”,一次冲水至杯身八分处,使茶叶翻转。冲泡后2-3分钟,即可品饮。

冲泡茉莉花茶要讲究的规矩很多,很多动作也需要时间的打磨才能做得漂亮,在冲泡过程中,即使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还是感受到了手足无措,这不禁让我思考难道这场茶艺讲堂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在几个小时内学会茶道,成为茶艺大师从此飞黄腾达走向人生巅峰吗?当然不是,作为福州市历史上最著名的特色之一,茉莉花茶却越来越低调,这不可避免的无法促进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之所以开办这样的讲堂,是为了能够给对福州茉莉花茶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平台,由此来让更多人看到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mh.com/wadzz/13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