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治疗医院 > 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 >
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
摘要目的:研究29例双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从年以来同时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周围神经卡压的病例中选出29例患者,诊断标准为:(1)影像学上存在神经根在椎管内受压的证据;(2)有临床和(或)电生理的证据表明存在周围神经受到卡压;(3周围神经的Tinel征阳性。对其中5例行保守治疗,24例行手术治疗,即神经松解术。平均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症状、体征改善的程度分优、良、可和无效,级。结果:25例治疗后疗效优良,占86%。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周围神经卡压的双卡综合征并不罕见,正确认识双卡综合征,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和估计愈后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应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患者多有颈肩臂痛,诊断多无困难。但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一部分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经过常规处置后,疗效不佳,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患者常同时伴有肘管、腕管、旋后肌综合征等周围神经卡压的表现,经过局部保守治疗或手术松解后,患者的症状消失。年9月~年10月,共诊治此类病人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27~65岁,平均44.5岁,左上肢11例,右上肢18例,经过MRI确诊有不同节段的颈间盘不同程度的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同时伴有周围神经卡压后受损害的临床表现。肌电图仅做参考。1.2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MRI见不同间隙的间盘不同程度的突出压迫相应侧的神经根。本组有10例腕管综合征,临床特征为:(1)桡侧三个手指端麻木或疼痛,可有感觉障碍,有时疼痛可牵涉到前臂;(2)夜间或清晨症状最重,适当抖腕症状可以减轻;(3)大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无力;(4)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Phalen征阳性。 本组有6例旋前圆肌综合征,临床特征为:(1)肘窝附近疼痛,活动后加重;(2)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3)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广泛减退,包括前臂肌、手内肌和手外肌;(4)肘关节伸直时抗阻力旋前可加重症状。 本组有4例旋后肌综合征,临床特征为:(1)桡神经感觉正常,没有虎口区感觉异常;(2)桡神经深支(骨间背侧神经)支配的肌肉不完全麻痹,指全部或部分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3)腕关节可以主动伸直,但偏向桡侧;(4)旋后肌附近可有压痛。 本组有4例肘管综合征,临床特征为:(1)尺神经支配的手背尺侧、小鱼际、小指及环指尺侧半疼痛或麻木,可有感觉减退;(2)小指对掌无力及手指收、展不灵活,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3)夹纸试验阳性;(4)尺神经沟处Tinel征阳性。 本组有5例腕尺管肌综合征,临床特征为:(1)腕部疼痛并向环、小指及前臂放射,手背尺侧、小鱼际、小指及环指尺侧半可有感觉异常;(2)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肌力减退;(3)腕尺管压痛及放射痛;(4)夹纸试验阳性。1.3,病理术中观察受压段神经外形色白、变细、变扁、质硬、一旦经神经松解后即见神经外膜毛细血管充盈。肘部尺神经卡压中常见肘管近段尺神经粗大成假性神经瘤变化,外膜病理检查为纤维组织增生。1.4治疗方法诊断明确后,针对椎管内神经根受压,采取颈椎手法调整,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施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以消除神经根处的炎性水肿。对于神经根出椎管后在周围走行过程中受到的压迫,采取局部激素封闭或手术治疗,即行相应部位的神经松解术。1.5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级 优:手麻、疼痛完全消失,握力、捏力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恢复日常工作。 良:大部分症状缓解,但仍残留部分症状。握力、捏力恢复到正常的3/4。病人可从事轻体力工作。 可:症状轻度改善,大部分症状仍然存在,握力、捏力仅为正常的1/2或1/2,病人可做轻体力工作或更换工作。 差:症状无改善,甚至比术前加重,病人不得不改变工作或放弃工作。1.6随访及结果平均随访12(9~21)个月,25例术后上肢疼痛、麻木及手指的灵活性明显改善,肌力差的患者在术后4周开始恢复,16周后肌力基本恢复至正常,无1例复发。
2讨论2.1(双卡(挤压)综合征及其诊断标准正如An指出的,在评价任何上肢痛患者时,都应首先考虑到是颈椎病变引起的,上肢的各种周围神经卡综合征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上肢疼痛,被卡压神经的支配区感觉异常,如感觉过敏、减退或丧失,手指麻木或麻刺感,受卡压神经所支配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等,而所有这些症状或体征亦可发生于颈椎病神经根受损患者,给正确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Upton.和McCorus在年首次提出双卡综合征的假说,此后这个假说得到了临床及实验的充分支持。最常见的双卡综合征是腕管综合征和颈椎病,腕管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需指出,双卡综合征与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同一条神经上存在两个不同部位的卡压,而后者指在两条不同的神经上不同的部位同时存在两个嵌压。结合临床实践与相关文献,作者指出双卡综合征(即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标准:(1)影像上存在神经根在椎管内受压的证据(即有间盘突出、骨赘增生、后纵韧带骨化等压迫神经根);(2)有相应神经根受损害的临床表现;(3)有临床和(或)电生理的证据表明存在周围神经受到卡压(即存在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等;(4)周围神经的Tinel征阳性。2.2治疗本组29例双卡综合征的患者,均曾被误诊为根型颈椎病,其中4例曾被骨科医师建议做颈椎间盘摘除术(神经根受压并不严重),说明根型颈椎病与周围神经卡压同时发生,其确切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常漏诊。作者对其做详细检查、辅助检查,结果证实这些患者的病因既有椎管内间盘压迫神经根的因素,也有神经根在外周走行过程中受到卡压的因素。对这些患者,采取椎管内、外综合治疗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机理如下:当周围神经在近端受压后,由于轴桨流运输受阻,远端对卡压的易感性增高,很容易在远端神经纤维管道处再次出现受压症状。同样,当神经远端受到卡压时,轴突的逆行运输受阻,使近端轴突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因而对外在压迫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下降。可以这样理解,无论神经走行于椎管内还是椎管外,在其走行中任何一个部位受压,虽不足以引起临床症状,但可使神经更容易在其它部位受到卡压,多个部位卡压作用的总和将导致临床症状与轴束功能障碍。因此无论椎管内神经根受到卡压还是远端卡压,都可进一步发展为双卡综合征。同时解除近端和远端的卡压,从理论上说一次消除了全部卡压因素,并具有预防再次形成“双卡”的作用。颈神经根在从脊髓发出到走行于周围末端,可受到许多解剖因素的压迫,于椎管内有突出的间盘、骨化的后纵韧带及增生的小关节。在椎管外椎间孔处、颈部其它肌肉的起始纤维和斜角肌间隙,因颈部肌肉的收缩、瘢痕的痉挛、挛缩和纤维化,都可使神经根受到压迫。在上肢的某些骨纤维通道如腕管、肘管、Guyon管、旋后肌管以及神经在跨越腱膜、穿过筋膜处,也可受到卡压。总之,上肢疼痛与功能障碍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可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病因,经过仔细询问病史,细致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及治疗中随时观察疗效,是可以作出正确诊断的,进而指导治疗,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文发表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1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样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