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神经根病 > 饮食调理 > 站立位MRI与腰椎管狭窄影像与临床表现之 >
站立位MRI与腰椎管狭窄影像与临床表现之
MRI观察人体腰椎:条件与限制
体位——站立或平卧位[1]、负重重量与负重之方式——前后均匀或不对称负重[2]、轴向负荷[3]、运动锻炼[4]、失重[5],对人体腰椎前凸、椎间盘、椎管大小,皆有着不同程度之影响
图1磁共振图像对比:站立位(A),传统平卧位(B)和平卧位腰下垫枕(C)
图2轴向负重下腰椎间盘含水量——T2值变化:箭头向上含水量增高,向下含水量降低
图3椎间盘范围和含水量增高示意图:左侧为地球生活,含水量正常,屈曲为突出诱因;宇航飞行之时或其后,椎间盘肿胀、纤维环拉伸,髓核压增高,屈曲位易于突出;故尔,以此推测之机制,诠释宇航飞行落地第一天,突出率高
?传统平卧位MRI,所照见者为人体静态之腰椎结构与病变:髂腰肌放松,腰椎前屈而无形中增加了腰椎管;与人体腰椎实为动态,故尔,腰椎MRI未必真正反映病理状况;医院Hansen等之横断面研究,表明:站立位MRI与平卧位腰下垫枕MRI,对腰椎之影响等同,均引起腰椎前凸角增大,更能体现椎管和硬膜囊之狭窄状况[1]
故尔,平卧位腰椎MRI,与腰椎管狭窄之临床症状间,未必完全一致;诚然,学界以专家调研法(Delphi法)制定之“7项病史”,界定腰椎管狭窄[6]
站立位MRI:临床关联度
香港中文大学Lau与同仁[7],以站立位MRI与平卧位MRI对比,观察对比腰椎管狭窄患者硬膜囊横截面积DCSA与椎管前后径AP,并验证与临床症状之关联度
7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男/女为28/42例,平均年龄59.3岁,平均间歇性跛行距离.6米;临床表现评估指标:间歇性跛行腿痛之视觉模拟评分VAS(0-10),中文版ODI(2.1版,0-)与SF-12(SF-36简洁版,12个问题,0-分)
所有参与者行平卧位与站立位(垂直84度)之0.25TMRI:于核磁共振图像上测量DCSA与AP(图4-图6);学界一般以DCSA75mm2为腰椎管狭窄引发症状之标准
图4硬膜囊横截面积DCSA测量:同一病例,平卧位A与B,轻度狭窄,DCSA(红线)98mm2;C与D为站立位,成为中度狭窄,DCSA为78mm2
图5另一病例,轴位MRI,平卧位A与B,椎管狭窄重,DCSA为65mm2;C与D,椎管缩小,DCSA为46mm2
图6矢状位MRI测量腰椎管前后径AP,A为平卧位,B为站立位
节段分布:腰椎管狭窄最显著节段,5例(7.1%)位于腰3/4,58例(82.9%)位于腰4/5,7例(10%)位于腰5/骶1
与行走距离之关联度:总体而言,站立位腰椎管指标较平卧位下降25%——DCSA从78.8mm2降至57.3mm2;站立位MRI之DCSA和AP,与间歇性跛行之行走距离,关联度高于平卧位MRI;与腿痛评分之关联度,亦为显著;行走距离≤米者,MRI上DCSA、AP,皆显著低于行走距离米者
结论与意义
传统平卧位MRI所观察之腰椎结构、腰椎管狭窄,所反映者,为平卧位、静态、行MRI检查时空点之影像,与临床表现不尽一致
70例患者之探索表明:站立位MRI照见之腰椎管狭窄,参数指标较平卧位,下降约25%;与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之行走距离,较为相应;以米为标志距离
MRI亦有尚不明确之电磁辐射,脊柱甘露语林,于炎炎之夏日,笔耕不辍,如洁净之圆镜,将学界之最新见地,呈现于众
参考文献
1.磁共振诊断「腰椎管狭窄」:站立平卧or平卧垫腰?脊柱甘露语林,年9月8日
2.负重重量与方式影响腰椎姿势吗?脊柱甘露语林,年7月6日
3.MRIT2图:负重对腰痛者椎间盘影响几何?脊柱甘露语林,年7月21日
4.MRIT2图:运动锻炼后腰椎间盘含水量改变几何?脊柱甘露语林,年7月19日
5.椎间盘突出与失重:飞行员宇航员大众之脊柱保健。脊柱甘露语林,年6月22日
6.7项病史定狭窄——最新腰椎管狭窄诊断之国际专家委员会共识。脊柱甘露语林,年4月10日
7.LauYYO,LeeRKL,GriffithJF,ChanCLY,LawSW,KwokKO.ChangesinduralsaccaliberwithstandingMRIimprovecorrelationwithsymptomsoflumbarspinalstenosis.EurSpineJ.Jul12.[Epubaheadofprint]PubMedPMID:.
声明
本资讯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研究,旨在饶益大众、学术传播,非医疗实践之唯一准则;本资讯内容不应用作医疗纠纷判定的依据;本资讯所涉及内容不承担任何依据本资讯制定及履行过程中所产生任何损失的赔偿责任。
此文为脊柱甘露语林